街边弹吉他唱“潮”歌 义演1300余元捐给埔田镇贫困老人


揭阳吉他漂流团义演现场。

揭阳吉他漂流团登上《星光大道》舞台。左二戴帽子的是陈炜。
“这是我的故乡,热情好客的揭阳……”7月5日,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一曲“潮”味浓厚、乡音呢喃的歌曲《你好揭阳》像盛夏一枚清甜的油柑果一样,唱进了现场观众的心里。
这首歌,出自于一支广东草根公益乐队——揭阳吉他漂流团乐队。
乐队成员组成多少有些“朋克味”:有干网络销售的、玉雕的;也有汽配改装师、室内设计师、干货批发店主。他们还带有几分“松弛感”:最初仅有2个人,后来不断融入“新血液”,最小的表演者只有四五岁,参加过演出的多达200人左右。
成立的近11个年头里,他们在揭阳“漂流式”义演了123场,捐助善款11万余元,帮助了94个困难群众。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揭阳吉他漂流团发起人、乐队主创陈炜,听他讲述这支潮汕草根乐队一路逐梦的故事。
“做公益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南都:作为一支带公益性质的地方草根乐队,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当时演绎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最希望给观众传递什么?
陈炜:这次能站上《星光大道》的舞台,我们觉得很幸运。节目组是看到了一位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拍摄的关于我们这支乐队的视频后,对我们产生兴趣的,这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
作为一支业余的乐队,与专业的队伍比起来,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
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这一群来自不同岗位上的平凡人,坚持做公益11年这个点打动了节目组。本来七八个人去北京的费用挺高的,结果节目组也为我们坚持公益的理念和行动所打动,都给我们报销解决了。
站上全国性的舞台,我们最希望的还是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家乡。其实,我们只是揭阳市里众多公益组织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团队,希望能将“做公益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这种氛围传递出去。
节目组对我们也很包容,我们提的愿望他们都帮忙实现了。比如,当时我们跟导演老师提出能不能展示一下我们家乡的特产,导演给了我们一个主题“酸甜苦辣咸——苦尽甘来”,我就对应写了油柑汁、甘蔗汁、玉湖炒茶、潮汕百日姜汤、揭阳酱油这五种食物。我觉得这也是象征着我们可能做着很平凡的事,但坚持下来以后也是能结出甘甜的果实。
我认为苦尽甘来也是潮汕的人生哲学。
“有人觉得我们不务正业或目的不纯”
南都:据了解,你们的乐队从2014年8月就成立了,当初组建这支乐队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公务员,身边的同事、朋友听到您说要组建一支乐队,有什么反应?
陈炜:2014年3月,我陪同被评为省道德模范的献血志愿者黄克明一起到清远领奖。跟他相处的2天中,他给我分享了他的业余生活,当时他讲得很开心,很幸福,让我很受触动。
这次经历让我想到,虽然我们平时的工作很繁忙,但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发挥一点自己的业余爱好,尝试做一些小小的公益。回来以后,我就跟我们当地有名的书画篆刻家陈达喆(豪哥)两个人商量,“同为音乐爱好者,我们能不能尝试组个乐队来做公益”。没想到豪哥跟我一拍即合,后来我们两个人就厚着脸皮背起吉他上街去“义演”了。
成立的初期,我们的团队就定下了三个宗旨,第一个是“去商业”,我们是完全不接受任何商业的,甚至一瓶水、一度电我们都不要赞助;第二个是不扰民,我们每月一次,每次都是从8点到10点,最晚不超过10点10分,每次演出完都会将垃圾收拾干净,不要影响到市民;第三个是少宣传,其实五六年前我们是不接受任何宣传的。做这个事,就是希望大家身心愉悦,传播正能量。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我们是不理解的,有些人会觉得我们是不是不务正业或者目的不纯。但我们仅仅是希望通过这个舞台做一些公益宣传,带动身边喜欢音乐的朋友一起来做公益,即使是只影响到一百几十个人,我觉得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但几年后,这种不理解的声音就消失了,我们也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支持。
“街头演出时,8年前的小女孩回来了”
南都:乐队的成员主要是从哪些渠道招来的?他们主要来自哪些行业?招募成员的过程中是否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目前乐队一共有多少名成员?
陈炜:我们的成员主要是从身边的音乐爱好者群体里招募来的,当时我们有个QQ群,里面都是音乐爱好者,还有一些是现场听了我们的演出后加入进来的。
就像我们的名字一样,我们的团员也是各处漂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网络销售人员、汽配改装师傅、玉雕师、室内设计师、干货批发店主等,有揭阳本地人,也有外来务工者,大家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音乐梦、公益梦。11年来,参加过我们演出的朋友应该也有200人左右,最小的表演者只有四五岁,现在我们比较稳定的团队是20个人左右。
当看到不断有小朋友加入这个团队、长大后为了求学离去的时候,我们总在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记得在某一个月街头演出时,有一个女生上来献唱一曲后,悄悄对我们说:“叔叔,我是8年前参加过你们活动的小女孩,现在回到家乡来当小学教师了。”我们会觉得,这一切是很有意义的,就像是我们陪伴着他们长大,见证着在这个城市洒下的文明种子飘入万家,然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开花结果。
“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表演”
南都:我们了解到,你们乐队的表演都是公益性质的,可以分享一下你们首演的场景吗?当时获得了多少收入?你们的第一笔捐款是帮助了谁?截至目前,共捐助了多少善款?
陈炜:在前期规划的时候,我们当时主要需要确认的是我们的表演形式和如何开展公益。通过考量以后,我们决定通过与志愿团队合作的形式将我们获得的善款捐出去。
首场演出我们定在了2014年8月3日,我、豪哥以及志愿团队的理事三个人是到街边开展义演的。当时,街边表演的文化氛围并不浓,我们首期演出收获了476.5元,第二场就有其他新队员加入我们了,收入也破千了。
后来,我们将演出时间固定在每月的5日,一个月演出一次,在我们完成了第二场演出后,我们就通过志愿组织捐出了我们的首笔善款1300多元,当时是捐给了埔田镇的一个贫困老人。
11年来,我们的演出场所也从固定在江边的一棵榕树下,到近两年的“漂流式”表演,比如,哪个文明实践站、文化馆、景点门口等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表演。我们每场的收入其实不多,大概就1000多元,高峰的时候也会有五六千。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了123场义演,捐助善款11万余元,帮助了94个困难群众。
“创作灵感来自身边人身边事”
南都:除了潮语歌曲《你好揭阳》外,乐队成立以来,您还创作了哪些有地方特色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的灵感主要来自哪里?希望通过这些作品传递什么思想?
陈炜:在剧团里长大的我,从小就对潮汕文化有很深的感情。乐队成立以来,我创作了《老街老巷老西施》《勿念心安》《揭阳人》《你好,揭阳》《陈府大院》《鸭肉剁 啤酒起》等30多首潮语歌曲,多以乡土、喜庆、民谣的方式进行演绎。
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是来自身边人、身边事,其中《鸭肉剁 啤酒起》这首歌的灵感就是来自我父母从小教育我们的俚语“烦恼是多 雨落会晴”“天地补忠厚 平安是造化”,希望传递的是一种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人生的哲理,这首歌也引起了很多潮汕人的共鸣。
城市民谣《出门在外》、爵士乡愁《别来无恙》等一批潮语歌曲在本地流传甚广,多首入选“潮语金曲排行榜”并在街头传唱、在城市电台轮播。
今年以来,随着AI兴起,我通过AI辅助创作了近百首正能量歌曲,如台海主题歌曲《穿越北回归线的燕》,劳动者歌曲《未眠的时针》,父亲节主题歌曲《父爱不加糖》等。
“做义演对我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
南都:揭阳吉他漂流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快11个年头了,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有自己的正职工作,平时是如何平衡工作跟乐队演出的?能让你们一直坚持做下来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陈炜:因为我们一个月只开展一场演出,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排练,基本都是一个月里偶尔找个时间大家凑一凑、吃个饭,然后练一练。大家都是用业余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加上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很有默契了,观众现场点的歌,现场基本都可以顺利地完成表演。
能坚持这么多年,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都希望能让自己的小小爱好发光发热,通过实际行动宣传自己的城市,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城市。而且我们是非商业性质的,做义演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大家是由衷地热爱做这件事,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大家互相勉励、支持。
同时,“粉丝”也给了我们坚持做这件事很大的动力,有几个老粉这次还特意自费跟着我们一起去北京录节目。“身边人”这个理念就是我们一个粉丝朋友提的,因为喜欢潮汕的文化和氛围,读完大学之后他还是选择回家乡置业,“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做好身边的小事,然后整个城市肯定会慢慢变好,想要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好,还是得靠所有人共同去努力。”他说的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可的,我们也是一直在践行这种理念。
“希望把传统文化里的好东西带给大家”
南都:您说在演出中见证着“播撒下的文明种子飘入万家”怎样通过歌曲将文明的理念传播的,如何挖掘传播潮汕文化?
陈炜:每场演出,我基本都会说这么一段话:非常有缘分跟大家相聚在我们美丽的榕江边,我们这个团队都是业余的,大家都是带着自己的爱好、喜欢的歌曲到这个小小的舞台来展示。我们办这个活动是因为想通过这个舞台传递一些公益的理念,让更多人加入进来一起做小小的公益。
我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只要我们对这个城市饱含着爱,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我们的声音也能越传越广。
我跟豪哥一直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景,就是希望把传统文化里面的好东西带给大家,我们也带着漂流团一起参与文明实践课堂、青年夜校等公益授课。其中,我主要是传授音乐鉴赏、创作相关的内容,豪哥则负责书画鉴赏。
未来,我们主要有三个愿景:第一是不忘初心,希望能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进来,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第二是希望能联合更多有效的资源来做一些线下的帮扶,比如带动更多音乐爱好者参与到线下的帮扶活动中;第三是希望能以漂流团的名义开展更多的公益课,将艺术鉴赏和传统文化更好地宣传出去。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采写:南都记者 卢婉珊 叶孜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