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庆城县:聚“三元”强根基 畅“双向”促循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53:00    

近年来,庆城县立足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按照“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科技支撑、龙头引领,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统筹全县畜牧业发展潜力,着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庆城县畜牧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为全县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立足“三元”基础,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畜牧养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庆城县主要以牛羊产业发展为主导,构建全链条畜牧产业集群。全县肉羊产业从良种繁育、规模养殖、产业园建设、链条延伸、科技示范五方面发力,走出一条“产业建设基地化、基地建设规模化、规模养殖标准化”的发展路子。品种主要以湖羊、陇东黑山羊、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辽宁绒山羊为主。建成硕旺、旺辉、胜泰肉羊育肥场3个,肉羊合作社149个,肉羊养殖大户8773个(存栏50只以上的1660户),建成饲养量10万只以上养羊专业乡镇4个,万只专业村20个,培育现代肉羊“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1处,奥白肉羊核心群规模达到4000只,形成“20+1”“10+1”联农带农机制。引导县内肉羊合作社、养殖户与奥群牧业公司在自愿、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发展订单养殖,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受益。肉牛产业依托埃克森和牧养殖基地,通过提升泽毅、欣民、润旺等肉牛合作社扩规增效,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良种,建成5000头规模养牛基地1个,年饲养量100头以上的肉牛合作社12个、饲养量5000头以上的养牛专业乡镇1个,500头以上专业村5个,打造桐川镇3万头特色养牛小镇,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5%,良种化程度达到95%。生猪与禽产业,建成国家级生猪调控基地2个、省级1个,存栏蛋肉鸡17.31万只,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目前,全县肉羊饲养量现已达到37.36万只,出栏4.72万只;肉牛4.53万头,出栏0.61万头;生猪5.53万头,出栏1.76万头;家禽29.24万只,出栏1.64万只,全年畜禽可产粪污60.99万吨。种植绿色化、高效益并重。全县饲草留存面积60万亩,紫花苜蓿、粮饲兼用牧草种植22.56万亩,载畜量达150万羊单位。农作物及果园播种面积约108万亩,可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361.74万吨,占产生量的16.86%,畜禽粪污本地资源化利用还有很大空间。

聚焦“双向循环”,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市域大循环构建协同平台。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契机,布局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建成年处理10万吨粪污有机肥厂2个(沃丰禾茂、圣奥侬),生产有机肥约3万吨以上。与榆林、礼泉等周边县市建立跨区域处理协作机制,与当地果园、种植大户签订粪污消纳协议,实现本地资源化利用率83.09%。产业内循环打通生态闭环。秸秆饲料化,年处理农作物秸秆基料化12.56万亩,支撑肉羊、肉牛饲草需求。粪污肥料化,采取封闭条垛式堆肥、厌氧式氧化塘发酵、槽式沤肥等方式发酵腐熟,就近还田利用。建成3个以上百亩绿色示范基地,年消纳畜禽粪污40—60万吨。

创新机制保障,推动生态低碳发展。强化监管与技术服务,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粪污处理台账,定期巡查设施运行;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次,覆盖养殖户500人次,提升环保意识与处理能力。深化联农带农机制, 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肉羊产业带动150个农户参与新品种扩繁,肉牛产业通过“投母还犊”惠及2000户家庭,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共建牛羊产业研发中心,攻关遗传育种、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庆城县将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为引擎,全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重点推进以下工作,扩大养殖规模,力争肉羊存栏31.4万只、肉牛4.37万头,创建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县;提升循环效率,加大有机肥长有机肥生产,将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完善产业链条,推动、种植、食用菌、养殖业工厂化项目落地;深化产业融合,推行“数字牧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全县乡村振兴和生态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记者:柳玮 通讯员:龙玉姣

|编 辑:刘亚妮

|责 编:刘兴存

|监 制:常毅博

|总监制:王来林

点击下方,安装“新庆城”,关注我们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