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协作”绘就协作新图景产业“造血” 民生暖心 人才赋能
在东西部协作的壮阔画卷上,南京与西宁这对“宁宁组合”正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自结对协作以来,两地聚焦共同富裕目标,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为原则,在产业、民生、人才等多领域精准发力,从“输血”到“造血”,从“结对帮扶”迈向“全域协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亮眼成绩单。
产业协作:高原“造血”激活发展新动能
协作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南京与西宁紧密围绕西宁特色资源禀赋,投入协作资金6.66亿元,精准实施了176个项目,着力打造“造血”功能。
高原特色产业崛起:依托高原冷凉气候和江苏科技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西堡生态奶牛基地构建了“牧草—繁育—研发—销售”一体化链条,成为青海最大的现代化单体奶牛养殖基地;引入江苏农科院技术,西宁成为西北最大的草莓育苗基地,创新“东苗西育”“西苗东输”模式,夏季草莓种植亩产值超8万元;高原沙棘研究院推动沙棘产业向高值化、产业化迈进,新品沙棘叶茶研发成功。
特色园区与文旅融合:大通数字产业园、非遗、牦牛产业链,湟源乡村振兴孵化园、丹噶尔古城文旅,湟中群加梅花鹿、云上露营基地等项目亮点纷呈,形成了东西部资源互补、产业共兴的新格局。
民生帮扶:组团式服务传递“宁宁温度”
协作的成效最终要惠及百姓。两地以“组团式”帮扶为抓手,着力解决民生痛点难点。
医疗教育“手拉手”:南京25家医院、69家学校分别结对帮扶西宁23家医院、62家学校。共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邀请南京专家现场指导150场次,组织400余名西宁青少年赴南京研学。
健康守护“心连心”:建设苏青儿童缺陷协同技术中心、江苏名医流动工作站,实施“宁杏学堂”“百师千徒”等项目,培训基层医卫人才5000余名。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心连心”高原小儿先心病援助项目3年来成功免费救治119名患儿,最小的仅出生28天,成为深入人心的德政工程。
人才交流:智力“西进”注入源头活水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引擎。协作推动人才双向奔赴、理念交融。
干部人才互派互学:南京19名干部来宁支援,西宁40名干部赴南京挂职锻炼,216名西宁骨干赴南京跟岗学习,接收南京324名“三支”人才来宁服务。
能力提升“强筋骨”:累计举办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128期(15313人次)、干部培训班51期(4381人次),为西宁植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建立援青干部评价营商环境机制,助力干部开阔视野、担当作为。
创新拓展:多域合作绽放活力
协作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激发新活力。
文旅推广出新招:“坐着地铁看青海”活动覆盖南京13条地铁线、403列车组、226座站点,让青海风情走进南京市民日常。
生态科研结硕果:促成西宁植物园与江苏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交流,并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达成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协议。
文化经济双驱动:打造“河湟文化非遗手工艺品南京销售设计中心”,启动“发现青绣50000件数字化工程”,让非遗焕发新生。依托南京线上线下平台,“宁品进宁”年销售额达4.58亿元,拓宽了西宁特色产品销路。
从精准“滴灌”到产业“造血”,从组团帮扶到人才赋能,从民生纾困到多域创新,南京与西宁的东西部协作之路越走越宽、硕果累累。这不仅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两地人民深厚情谊的见证。面向未来,“宁宁同心”将继续深化合作,创新思路,在共绘中国式现代化蓝图的征程上,书写东西协作、共同富裕的更新更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