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职有阵地,群众遇事有去处——让人大代表联络站“管得好、用得好”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郭宸
“去年管网改好后,再也闻不到臭味了,人大代表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4月下旬,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七里庙社区的居民庄伟感慨。
2024年夏天,庄伟向东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反映了七里庙路北沿线门店污水排放不畅、大雨反水臭气熏天的问题。驻站代表经过实地调研后,向雨花区相关部门提出整改建议,经过3个月改造施工,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网改建问题。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代表联络站“建管用”提质升级,强化代表履职阵地建设,让代表联络站 “管得好、用得好”,让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聚焦闭会期间履职提升人大工作质效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闭会期间人大代表履职的重要阵地。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实践平台,各代表联络站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整合优化各项资源,为全省13.8万名人大代表提供了履职的坚实依托。
醴陵市阳三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探索“人大代表联络站+‘一府两院’”工作机制,将代表依法履职与基层治理紧密融合。2024年,通过“法官释法在前,代表明理在后”的方式,驻站代表参与涉及经济、劳务领域纠纷的诉前调解25次,当场签订调解协议19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目前,湘乡油茶产业良种化程度低,管理粗放,政策资金投入也不足。应该加快种植技术推广,培育龙头产业,还要完善油茶林地流转机制和补偿机制。”2024年11月,部分湘潭市、湘乡市两级人大代表在龙洞镇代表联络站讨论如何高质量发展湘乡市油茶产业。当天,代表们在龙洞镇联合开展了油茶产业调研活动。通过代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龙洞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效能,书写人大代表服务发展的“大文章”。
线下履职阵地不断夯实,“线上代表联络站”也逐步推广。省人大常委会依托“湖南智慧人大”应用平台,整合全省代表联络站信息资源,实现代表联络站线上线下同步运行,人民群众通过扫码即可实现“码上找代表”,信息渠道更加畅通。
视野向外,在努力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部分代表联络站立足省际边界的区位特点,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路径。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加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代表联络站的协同配合,就打造潇贺古道旅游圈,进一步做好旅游互惠新篇章,达成了初步框架。花垣县边城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依托湘渝黔边区人大联动机制,三地人大代表定期开展履职经验交流,对跨省婚姻、留守儿童、供水管网、市场物价、项目建设等民生实事进行交流商讨12次,凝聚了三省边区发展合力。
着眼密切联系群众回应民之所盼
作为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代表联络站越来越成为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重要渠道,人大代表在代表联络站中履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居民反映河面水葫芦泛滥,污染环境,向代表反映后,一个星期解决了该问题;消防通道被堵,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到居民建议后,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畅通了生命通道……邵东市宋家塘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的40余名驻站代表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彰显履职功效。
岳阳市岳阳楼区奇家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民意收集、民事办理制度上下功夫,创新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群英议事厅融合,代表把群众请进联络站,请上“评判席”,让“是非”接受公开评议,先后解决积压多年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邻里纠纷等问题461件,让疑难杂症在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中迎刃而解。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链上的问题更加集中,建议也更加专业,将代表联络站建在产业链上,是各地立足人大视角,为产业发展做出的有益探索。
桂阳县农业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是郴州市第一家农业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们驻扎在产业一线,针对农户提出的农业生产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已为链上企业办实事40余件。中方县南方葡萄沟农文旅产业链人大代表联络站先后与怀化市16家农文旅企业实现了“链站”结合,率先推广创建“联络站+南方葡萄沟酒庄基地”“联络站+华汉茶庄”等工作模式,推动蓝莓、刺葡萄、龙牙百合、茶叶等产业成为中方县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下一步,省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管得好、用得好’,充分引导代表集中进站履职,方便群众进站反映诉求。”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有效激发代表进站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