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学黑马”刘楚昕返桂讲述《泥潭》背后的故事:站在“梦开始的地方”回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5:10:00    

刘楚昕(右)与桂林热情的读者们分享新书《泥潭》背后的故事。

7月6日,第二届漓江文学奖获得者、《泥潭》作者刘楚昕来到桂林书城,与热情的读者们分享小说背后的故事。爱吃三明治和无糖可乐、成名前每天到长江对岸漫步缓解焦虑、一夜成名后的惊喜与不安……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拼凑出了一个书本以外的刘楚昕。

“我希望呈现我自然的样子”

运动上衣、短裤、跑鞋,在一百双眼睛的注视下,刘楚昕就这样坐上了舞台。

采访和签售会穿西装皮鞋是最合适的,但刘楚昕选择了让自己舒服的装扮。“我硕士是学魏晋玄学的,它强调越名教任自然。不被一些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东西束缚,以自然的样子呈现。而这就是我自然的样子。”

擅长感受而受缚于表达,是很多文艺工作者的共同特征。尽管已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成名后生活”,刘楚昕仍旧不习惯活在镁光灯下。他会因为感觉到被过度关注而不知不觉地加快语速。

5月27日在第二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上,刘楚昕谈起十几年被拒稿的创作历程和病故的女友数度哽咽,流露出的真情让网友们潸然泪下。一时间,刘楚昕和他的作品《泥潭》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创下了8天预售30万余册的记录。

新书未版先火,也惹来了不少唱衰和批评的声音。面对网上的质疑,刘楚昕坦言自己有焦虑也有压力:“如果读者读了这本书,觉得不好,白白花了这么多精力,跑了这么远来签售会,我会感到非常愧疚。”

《泥潭》惹争议的一个原因,是小说运用了大量的非线性叙事和意识流写作方式。从辛亥革命拉开帷幕,以武昌起义为舞台,一个梦境叠着另一个梦境,意识流般的画外音,双线人物互为镜像,令人性的善恶互为纠缠。在多头并进的叙事中,主角看似有名有姓,实则被乱世匿名的“无名氏”们轮番取代。有人完成了精神救赎,有人撕开了命运缺口,更多人颠沛流离于生死两难的陌路。粘稠如泥潭的历史裹挟着芸芸众生。

“全书有三个部分,原来是每个部分都以一个小人物的死结束。但和编辑讨论后,还是在第二部分保留了希望,没有写‘死’。在《泥潭》构思之初,我是想写形形色色、各种阶层的人的故事,把时代和人类终极命运生死结合在一起,三条故事线交织,所以有读者会觉得看不懂。其实熬过了第一部分,第二、第三部分就好读了。”刘楚昕说,言谈之中很真诚。

“有很多失败的经验可以分享”

普通人一夜成名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刘楚昕坦言,自己没有太多成功经验可以分享,倒是失败的经验有很多。在写作的十余年中,刘楚昕经常尝到拒稿的滋味。没想到,漓江文学奖像一双有力的手,推动了他命运的齿轮。“哪怕就在颁奖典礼前两天,我每天的生活都是相似的。我会买三明治、无糖可乐吃,然后写作,下午去到长江对岸,也不买东西就是一直走,这样才能缓解我内心的焦虑。直到接到漓江文学奖组委会电话,再到来到桂林,最后站上领奖台,我才慢慢感觉到自己梦想成真了。”

走出“泥潭”,越过山丘,终被看见。刘楚昕的这段“传奇”,给了许多还在文字世界里蛰伏的写作者莫大的鼓舞。刘楚昕说,在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自己总结出了三个经验可供参考。“第一个是坚持写作。一开始做一件事肯定会有很多困难,除了少数天才能够成功以外。但只要做下去并且根据反馈进行改进调整,就会得到回应。像我在写作过程中,被拒稿是常态,但我坚持投稿、参加各种比赛,渐渐地就收到了一些回应。哪怕没有获奖也说明我的方向是对的。我想只要坚持下去,哪怕到七八十岁再获奖也可以。现在回想,拒稿不一定是坏事,一定是有问题需要改进。如果从一开始我的文学之路就走得很顺利,那我可能就飘飘然了,也许我就不会花很多时间再去打磨我的文字了。”

刘楚昕说,第二个经验是应该向当代顶尖的作家学习写作。“文学已经发展到了这个时代,尽量不要学习一些太古老的素材。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我们不可能看完所有的文学作品,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模仿时下最好的作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第三个经验也是最为实际的一个。“虽然说所有作家的理想是失业,失业意味着他们在写作上足够成功,不再需要再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但需要看到的是,传统文学不比网络文学,一下就能拿到很高的收益。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工作支撑,埋头写作十年二十年看不到效益,会很容易心态崩溃。”刘楚昕说。

来源: 桂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