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九识智能:城市新基建的自动“跑腿”公司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4:00:00    

当资本回归理性,自动驾驶公司如何获得青睐?答案是完整的商业闭环、真实的客户需求以及务实的技术理想主义。

4月15日,九识智能(Zelos)宣布完成1亿美元的B3轮融资。整个B轮由鼎晖百孚、蓝湖资本、某头部美元基金、某大型上市公司联合领投,共计融资近3亿美元,是近几年自动驾驶赛道融资最大的项目之一。2024年,公司已宣布获得1亿美元A轮融资。

这家2021年8月成立的初创公司,聚焦L4级自动驾驶物流配送业务。不到四年时间,向市场证明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可行性,超过3000辆无人车已在全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两百多座城市实现常态化运营,L4运营总里程超过1200万公里,技术研发、产品迭代与应用推广都十分高效,也已经出海到新加坡、日韩、欧洲等地。

“载货和载人最大的不同,是真正要跨过去一个坎——客户是不是认为你的产品能降本增效?跨过之后,其实后面相对容易,增长速度很快。” 九识智能创始人、CEO孔旗对南方周末表示。

与过去几年政府引领、自上而下的模式不同,九识智能的商业路径离不开终端用户自下而上的助力——约1/3的上路许可由客户推动当地政府发放。这种需求导向的路径加速了产品落地的进程,形成“产品上市—快速推广—资金回流”的正向循环。

自动驾驶经过几轮泡沫及事故风波之后,资本不再相信故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是关键。“当企业真正具备商业价值,自然能够吸引资本。”孔旗表示。

从大厂“出走”

孔旗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

2004年,他从“高考大省”山东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次年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硕士主攻人工智能方向,并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微软智能计算与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

“在山东的传统观念里,工作还是以安稳为主,父母也建议选择电力这类对口国企的专业。可我咨询一众师兄师姐后,觉得计算机是‘英雄不问出处’、努力就能成功的学科,于是决定‘折腾’一把。”谈及专业选择,孔旗解释道。

这个选择为孔旗带来之后十余年的行业深耕。2011年毕业后,他入职百度上海研发中心,从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正值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爆发,百度已经跃居行业龙头,但孔旗所在团队尚在初创阶段。

彼时,自动驾驶的风口悄然来袭。2009年,谷歌启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次年完成改装车的100英里自动驾驶试驾;2012年,谷歌拿到美国内华达州无人驾驶牌照,成为该国首家获得牌照的公司。

百度很快跟进。2014年5月,斯坦福大学副教授、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吴恩达加入百度担任首席科学家。同年,孔旗和另一名同事以“技术带头人”的身份前往美国硅谷,参与技术中心搭建,主攻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四大自动驾驶技术方向。孔旗自豪地表示,自己是最早调试百度无人车的员工。

2017年,百度公布了“Apollo”项目,计划从0到1搭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技术体系。其间,孔旗和团队共同开发了EMPlanner概率路径规划算法作为Apollo的核心组件,也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经典运动规划方法。

当技术出现转化的可能,资本便会嗅到商机。2016年,谷歌自动驾驶部门分拆为Waymo独立融资,Uber获得35亿美元资金;2017年,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Mobileye……在中国,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明星公司均创立于这一时期。

专注算法的孔旗坦言,当时自己“心里很不踏实”。“如果想让全社会用上自动驾驶车辆,需要算法、硬件和应用场景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孔旗告诉南方周末。

相比载人,孔旗认为无人载货的空间更广,因为前者需要考虑法律法规、用户安全等诸多因素,研发成本也更高;而无人载货一旦落地,就能在商业化场景获取数据、不断进化。由于对物流行业缺乏了解,孔旗无法将技术与产业深度结合。

2017年,京东物流独立运营,开始全面向社会开放服务。次年9月,孔旗加入京东担任物流自动驾驶首席科学家。2020年,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无人配送车“大白”率先投放到武汉疫情区,后在苏州常熟实现规模化试运营。

对孔旗而言,从百度到京东是理论走向实践的过程。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算法只是基础,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仍依赖软硬件协同、供应链保障乃至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

此时,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京东自建物流体系非常完善,供需相对稳定,快递业务不会交给其他公司的无人车配送,也很难将自己的无人车推广给更多客户。聚焦无人物流的第三方平台,才能推动行业更加高效地运行。

“自下而上”开拓

2021年8月,孔旗联合业内多位顶尖技术专家创立九识智能。这个时期,京东、阿里菜鸟、美团等纷纷表示加码无人物流赛道,留给初创企业的时间非常紧迫。好在九识的创始团队已在行业深耕多年,带领公司直接步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孔旗选择了产业认知度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运营成本较低的苏州——自2016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计划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产业集聚中心。总部入驻园区后,九识智能作为重大领军项目,获得了税收、人才、资金等多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而北京、美国硅谷则作为公司的研发基地。

2022年2月,九识智能发布首款无人配送车Z1,随即又推出Z2、Z3、Z4,对应2m³、3m³和4m³的装载能力。Z系列无人车在苏州工业园区承包了一个美团社区团购仓库,将货物从仓库送到团长手中。对比显示,公司的无人车运营效率超过传统运营效率约20%。

试运营成功后,这些产品开始陆续租给园区附近的快递网点试用,后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网点租用。

2023年5月,九识智能上市L4级量产车型Z5。5m³的装载容积、180km的续航能力,让Z5不仅能提供从网点到配送站的运货服务,还能覆盖同城快送、商超零售、社区团购以及通关物流等多个场景。同年12月,Z5创下L4级城配产品单日最高签单纪录(1000台),迅速打开了市场。

据孔旗回忆,当时有一位陕西快递网点的站长联系公司,希望购买整车而不是租用。一周后,双方草拟并签订了合同。售价22万元的Z5成为九识智能整车销售的第一单。需求端倒逼业务开拓的路径,也贯穿于公司日后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各地政府陆续开放路权许可,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运营提供了广阔空间。百度Apollo、京东物流、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公司,都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开疆拓土。这种模式需要逐个城市击破,产品落地进度较难把控。

因此,九识智能在推进政府合作的同时,还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推广模式——正如首笔订单来自客户需求,九识智能在全国两百多座城市拿到的上路资质中,有1/3的路权许可文件或者牌照都由客户推动当地政府部门完成。

孔旗认为,用户愿意推动落地,是因为产品带来了降本增效的价值。在传统模式下,快递网点雇请人力车辆配送的成本平均每月1万元,一些乡镇农村的运营成本约7000元;而Z5按照五年服务折算,每月费用仅为3600元。

“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是物流成本最高的环节。在四川大凉山,中通快递的网点站长购买了4台Z5,每天两趟从县城的快递网点出发,行驶约一个半小时抵达乡镇快递站,相比之前的“人力+车辆”模式,每月降本约50%。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快递行业存在重大人力缺口,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区域,无人物流车也解决了网点在招工、用工、配送达成率等多方面的管理难题。

在此过程中,应用场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迭代。孔旗指出,由于成本限制,无人配送车不会像乘用车那样配备全品类传感器,在缺少参照物的乡镇、雪地、山路等区域面临非常大的技术挑战。

2025年3月,新款Z5、Z8配备深入感知环境的3D双目技术,适用于行人、车辆等关键障碍物的距离测量。孔旗称,九识智能将于今年年中推出轻地图的L4自动驾驶方案,一些结构化道路将不再依赖高精地图,仅在特殊路口或者边界模糊场景才需使用。

之所以迭代这么快,孔旗指出逻辑是L4的大规模应用,规模化的车辆跑起来之后有很多数据,“我们现在每天都有10万公里的真实路况数据。”

另一处优化是,Z5、Z8采用“平顶”套件方案,允许货箱灵活加高。“这其实是一种平台化思维,我们聚焦底层技术,客户根据需求改装车辆,拓展物流之外的安防巡检、垃圾清运、送餐等场景。”孔旗介绍,比如近期投放在江西、江苏、四川的安防巡检无人车,可通过车上按键即时报警,远程对接警察处理。

跨越“死亡之谷”

成立以来,九识智能见证了自动驾驶行业从资本繁荣走向冷淡:2022年,背靠福特和大众的Argo AI因商业前景不明被迫关闭;2023年,通用旗下的Cruise因安全问题在美停运,次年终止无人驾驶业务;2025年,市值一度超过福特的图森未来宣布退市……

上述现象被称为创业期间的“死亡之谷”(Valley of Death)——企业从技术研发、产品测试迈向大规模应用时面临的瓶颈期,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

但在孔旗看来,如果早期想清楚商业模式,而非为了吸引投资进行创业,那么所谓的“死亡之谷”并不可怕。

“问题的关键是明确谁来‘买单’。”孔旗解释道,当一款产品确实能为客户带来价值,他们就会快速复制推广,从而维持现金流的稳定性。反观一些过分依赖资本的孵化项目或是初创企业,其实是进入到一种饮鸩止渴的状态。

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商业模式也需相应调整。孔旗告诉南方周末,Z5上市后,很多中小客户希望购买,却无法一次性拿出22万现金。为此,公司于2024年6月推出了“裸车+FSD(自动驾驶软件套餐)”金融方案。

在该方案下,用户购买Z5裸车为4.98万元,对应标准版FSD价格为7000元/季度,五年费用共计18.98万元,低于此前单车22万元的售价(包含五年服务)。公布当天,Z5即收获了5290台的订单。

截至2024年年末,九识智能在手的订单超万台,累计交付3000台以上无人车,已全部投入市场。目前,公司的毛利润与成本基本持平,平稳跨越了“死亡之谷”。2025年第一季度,新增订单量同比增长超四倍。

这一过程也催生出新的角色。“很多购车客户不仅自己使用,还希望建立运营平台把车租给别人。同时,快速扩张也为我们带来了运营压力。”孔旗称,因此公司的运营体系从初期的独立销售拓展为“销售+经销商+运营商”的模式。

2025年1月,九识智能召开了第一届代理商大会,公布全国近百家经销商、300家服务商的数据,其中45家经销商由客户发展而来。此外,25家经销商正在转为城市运营商,承担后续的运维服务工作。

孔旗认为,产业分工是大规模生产的必由之路。九识智能的优势在于技术和产品,劣势则是属地运营管理。通过多方协作,经销商和运营商可以发挥本地经营能力,最终提升商流和用户体验,实现区域性的运力。

“我觉得要让大家一起赚钱,一个新产业出现的时候,不可能靠一家或者几家公司就能完成,需要很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变革。”孔旗认为,物流配送自动驾驶服务的下一阶段,将以城市的信息化和管理为目标,实现数字城市新基建的平台建设。

回看九识智能的商业模式,都在围绕一个主题——加快产品的规模应用,共同做大市场蛋糕:首先,选择自动驾驶更易落地的物流赛道;其次,客户端驱动“自下而上”加快推广;之后,根据需求的变化调整金融方案和运营体系。

如今,自动驾驶正逐步重塑物流行业。2025年3月,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靳兵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车路云一体化发展论坛上透露,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车规模化应用累计超过6000台,交付了上亿个订单。

京东物流、阿里菜鸟、美团等头部企业早已下场,九识智能、新石器等初创公司也强势入局。下一步,九识智能在拓展销售规模的同时,计划通过“自建+合作”加快产能匹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案。”孔旗表示。

南方周末研究员 曹妍

责编 丁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