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季报密集放榜!国产芯片集体飘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19:06:00    

文 | 半导体产业纵横

2024年,半导体市场一路狂飙,增长势头极为惹眼。

来到 2025 年,半导体市场的热度却未延续,开年之际,多家企业便纷纷表达对市场的担忧。

如今,第一季度已悄然落幕,半导体市场在这一季度的表现备受关注。这三个月里,国产半导体究竟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半导体公司一季报,来了!

近日,两家国产算力芯片公司,双双交出令人惊喜的答卷。这两家公司分别为海光寒武纪

国产算力双龙头,业绩大增

4月18日晚,寒武纪公布了创历史新高的业绩报告。

2024年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实现归母净利润-4.52亿元。其中,2024年Q4来看,实现营业收入9.89亿元,同比增长75.51%,实现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历史上单季度首次实现盈利。

今年Q1,寒武纪迎来营收大爆发。该季度寒武纪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27亿元。

2024年Q4至2025年Q1,寒武纪已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盈利。单单是今年Q1的营收数据已达到与去年全年业绩比肩的程度。

与此同时,寒武纪的库存、预付账款也在今年Q1大幅增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从存货转化率看,今年Q1的27亿存货叠加预付款投入,预计Q2收入可能继续增长,甚至爆发(如AI算力需求带动订单)。”

4月21日,海光信息发布公告,Q1营业总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50.76%;归母净利润5.06亿元,同比增长75.33%;扣非净利润4.42亿元,同比增长62.63%。

根据2024年年报显示,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为91.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0亿元增长52.4%。

AI技术的迭代对芯片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成式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激增,直接拉动了GPU、HBM(高带宽存储器)等高端芯片的市场需求。这些需求,有力带动两大算力芯片公司业绩增长。

近期英伟达 H20 禁售消息传出后,国产算力芯片公司股价应声上扬。

根据英伟达最新披露的8-K文件显示,英伟达面向中国市场“特供”的AI加速器H20也已经被列入了出口管制,必须要有许可证才可出口。

H20是基于英伟达上一代Hopper架构的产品,为中国市场特制的“阉割版”芯片。而英伟达最新的架构是Blackwell,该系列芯片已经规模出货,但和A系列、H系列一样受到出口限制。

就上述两家公司而言,寒武纪作为国产AI芯片的头部企业,其思元系列芯片在云端和边缘计算领域能够承接英伟达芯片的部分需求,尤其是通过第五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其产品可满足云端训练等场景需求。

海光DCU系列产品以GPGPU架构为基础,建立的自研软件栈全面兼容CUDA生态以及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人工智能软件,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已应用于国产超算和AI训练场景,可承接部分H20受限后的市场需求。

国产存储,展现良好势头

存储领域也有两家公司公布最新业绩报告/预告。分别是兆易创新与存储接口芯片公司澜起科技

根据兆易创新发布的公告,其预计2025年Q1营业收入约19.09亿元,同比增长17.32%,环比增长11.88%。与上一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了2.82亿元,显示出公司在经历了市场的震荡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对比2024年Q4,所实现的2.03亿元的环比增长同样值得关注。

澜起科技Q1业绩预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Q1实现营业收入约12.22亿元,同比增长约65.78%;归母净利润5.1亿元-5.5亿元,同比增长128.28%-146.19%。

2025年国产存储芯片行业正迎来重要转折点,价格回升、需求回暖、国产化加速构成了行业发展的三大主线。随着供需关系的持续改善和AI等新兴应用的推动,存储芯片市场有望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自然,国产存储芯片公司也有望在这一波浪潮中深度受益。

SoC芯片,也是热门

今年开年,SoC芯片领域热度持续攀升,从年初 Deepseek 引发的端侧应用需求激增,到 AI 技术的不断渗透与拓展,均为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瑞芯微是国内SoC芯片的领跑者,该公司预计Q1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到2.25亿元,同比增长196%到233%。预计2025年Q1实现扣非净利润1.98亿元到2.21亿元,同比增长200%到235%。

报告期内,瑞芯微发挥AIoT平台布局优势,在旗舰芯片RK3588带领下,AIoT 各产品线保持高速增长,整体收入、毛利按预期增长。

晶晨半导体是国内领先的多媒体SoC芯片公司。Q1该公司实现营收15.30亿元,同比增长10.98%,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8亿元,同比增长47.53%。

公司智能家居类芯片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50%,单季度出货量超过1,000万颗。此外,其预计2025年Q2经营业绩将同比进一步增长,并维持全年经营业绩同比进一步增长。

半导体设备,关注焦点

国产半导体设备市场也在受到高度关注。

4月8日,北方华创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38亿元,同比增长35.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21亿元,同比增长44.17%。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实现增长,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42.53%,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54.57%。

北方华创还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该报告期内北方华创预计实现营收734,000万元-898,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35%-50.91%;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000万元-174,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69%-52.79%。

北方华创表示,其集成电路装备领域电容耦合等离子体刻蚀设备(CCP)、原子层沉积设备(ALD)、高端单片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工艺覆盖度显著增长,同时多款成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凭借优良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优势,公司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营业收入同比提升。

封测龙头,利润加速释放

长电科技202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59.6亿元,同比增长21.2%,创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16.1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四季度实现收入人民币109.8亿元,同比增长19.0%,环比增长15.7%,首次突破百亿人民币大关并创历史单季度新高;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人民币5.3亿元,环比增长16.7%。

此外,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2.00亿元左右(未经审计),与上年同期人民币1.35亿元相比,同比增长 50.00%左右。

从上述发布Q1业绩报告及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国产半导体公司业绩整体向好。

当前,国内需求显著增长,AI算力、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等推动芯片需求激增。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国产半导体企业加速崛起,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半导体市场,走势如何?

不仅是半导体公司的业绩,实际上,来自多方的数据已悄然为今年半导体市场的走向,给出了有力的印证。

日前,WSTS曾预测2025年半导体市场将增长11.2%,使全球市场估值达到6970亿美元。这一增长将主要由逻辑和存储部门推动,预计其总价值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逻辑和内存的年增长率分别超过17%和13%。其他半导体类别预计将以更温和的个位数增长,这表明该行业的整体扩张将保持稳定。

预计2025年,所有地区都将继续扩张。美洲和亚太地区预计将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而在过去一个季度,半导体市场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

前两个月半导体市场,营收创新高

SIA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9%,环比下降1.7%。

分地区来看,美洲(50.7%)、亚太/其他地区(9.0%)、中国(6.5%)和日本(5.7%)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但在欧洲(-6.4%)出现下滑。环比销售额在亚太/其他地区(1.6%)有所增长,但在欧洲(-1.3%)、中国(-2.0%)、日本(-3.1%)和美洲(-3.5%)均出现下降。

今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49 亿美元,同比增长17.1%,环比下降 2.9%。

从地区来看,美洲(48.4%)、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0.8%)、中国(5.6%)和日本(5.1%)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但欧洲(-8.1%)的销售额下降。环比销售额亚太/所有其他地区(-0.1%)、欧洲(-2.4%)、中国(-3.1%)、日本(-3.1%)和美洲(-4.6%)均出现下降。

尽管这两个月的销售额均环比下降,但在1月份和2月份均创下单月历史最高销售额记录。

反观国际半导体龙头的市场表现,并没有这么乐观。

半导体龙头,却预测低迷

虽然多数国际半导体公司尚未披露 2025 年 Q1 业绩预告,但从已公布的预测数据判断,这些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或较为低迷。

今年2月,WSTS发布了这样一张图,图中显示了16家主要半导体公司第四季度收入情况以及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预测。

上图显示,有9家公司报告称,2024 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较 2024 年第三季度有所增加,其中SK Hynix、高通 AMD三家公司报告了两位数的增长。另外7家公司报告收入下降,其中英飞凌科技瑞萨电子报告收入下降了两位数。

观察发现,提供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指引的公司,多数预计收入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联发科、英飞凌、ADI 和瑞萨预计增长幅度为低至中等个位数。另外8家提供指引的公司预计收入下滑,范围从德州仪器的-2.4% 到铠侠的-27%。

收入下降的因素有季节性、库存过剩、需求疲软、产量下降和经济不确定性。

上述12家提供第一季度业绩指引的公司,其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的加权平均收入变化为下降 9%。

过去十年里,半导体市场第一季度与第四季度相比,有九次下降,降幅在-14.7% 到-0.5% 之间,平均为-5%。这期间,唯一的第一季度增长出现在 2021 年第一季度,是从 2020 年疫情中复苏时的增长 3.8%

由此可见,这些芯片巨头在2025 年第一季度的收入预期或许会比典型的季节性情况更差。

不过,国际半导体龙头的市场表现究竟怎样,仍需等待实际业绩披露才能见分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