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创新实践 |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2025年全国两会报道的创新实践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16:00    

今年爆火的宇树人形机器人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演播室与访谈嘉宾和记者现场互动,机器人、AI大模型等成为媒体、受众关注的热点之一;《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励志短片:主角》等融媒体产品刷屏网络;《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些KPI与你有关》等解读报道被广泛转载……在2025年全国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的一批产品又一次实现破圈传播。

全国两会报道是主流媒体守正创新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一次实践,也是新创意、新技术的一次集中展示。今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品牌专栏引领带动,创新做好习近平总书记报道,运营好《习语》短视频专栏,推出文字版和图解版“习语”,报道形式进一步丰富拓展。《两会上,总书记关心的那些事》《总书记的两会之喻》在人民日报视频号上均收获“10万+”;《总书记为什么多次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给梁家河村集资办的小学没了,为什么总书记说“也是好事”?》等稿件取得良好传播效果。通过技术赋能、创意升级,一批批创意好、品质佳、年轻态、个性化的两会报道融媒体精品被不断推出,为这场“春天里的盛会”营造良好网络氛围,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励志短片:主角》

一、价值传递:政策语言的柔性转译

全国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报道中如何把“文件词”转为“家常话”,使政策语言让更多人听得懂、记得住,考验主流媒体的报道“转译转化”能力。

(一)创新语态,硬核议题软性表达

主流媒体做好新媒体报道需要在“听得懂、好理解”基础上做到让网民爱听、爱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群众了解国家政策,使国家大政方针广泛传播。近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都推出政府工作报告的“简版”“极简版”,今年3月5日,我们第一时间推出提纲式稿件《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用800多字的篇幅浓缩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核心、最受关注的内容,被媒体和网民广泛转载转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些KPI与你有关》《互动测试!政府工作报告自测50题》《划重点!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这些新词热词》《@年轻人 你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里有答案》《10个创意字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创意产品,从不同角度为广大网民梳理经济、社会、民生、科技等报告中的重点、亮点、热点内容,借助轻量化表达、清新化呈现,更加深入人心。

(二)丰富手段,助力两会议题全球传播

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策划,以多样手段创新对外传播,向海外网民讲好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向世界传递信心与力量;模仿大模型问答形式推出了系列英文微视频《两会PandaSeek》,其中《两会是个什么会》《什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是什么》《中国今年会主办上合组织峰会吗》等分集将两会知识、信息生动化表达;推出系列英文Vlog《我在第一现场》,其中《梓说:民营经济为何大有可为》《博闻:代表委员的建议能被采纳吗》《蕙问:基层声音如何从小巷到大会堂》等报道带领海外网民沉浸式看两会;推出系列英文专访《名嘴说两会》,邀请长期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专家学者以2025年全国两会热词为切入点,向海外用户介绍“十四五”期间中国各领域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世界带来的机遇;推出系列视频《数据中的中国活力》,抓取多维度数据,让海外网民直观了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趋势,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三)深耕细作,实现垂直化精准化触达

《两会面对面》视频访谈是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一档对话栏目,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继续夯实“独家访谈”的优势,通过精彩的观点碰撞,实现对垂直领域话题的深度解读。策划团队挖掘两会热点,聚焦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民营企业、航天科技、传统文化、大众文艺等网民关注的细分内容,连续推出6期《两会面对面》访谈,邀约代表委员和会外嘉宾开展对话。传播方式上,将主视频和系列拆条短视频配套形成“组合拳”,制作推出16个拆条短视频,《杨利伟回应中国登月航天员如何选拔》《书读完记不住怎么办?蒙曼这番话治愈了我的焦虑》等视频和话题引起网民关注。系列长视频访谈、拆条短视频发布后,阅读量超过3.6亿次,6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二、技术赋能:智能化持续探索

人工智能新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主流媒体的生产传播,如果说往年报道中AI大模型的应用只是“小试牛刀”,今年AI赋能令智能生产与人机协同报道新模式广泛应用。

(一)探索人机协同共创新模式

本次全国两会报道中,“记者编辑+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协同报道新模式逐渐成形,并在人民日报的新媒体报道中探索应用。最新的智能眼镜具有提词器功能,能够为访谈主持人提供各种背景资料和最新信息。前方记者还能利用智能眼镜与人民日报“创作大脑AI+”实现配合,现场拍照拍视频的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和提示现场代表委员身份。《两会面对面》栏目首次引入来自宇树科技的智能助手“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节目中,智能助手不仅参与引导,还向嘉宾提出由记者和人工智能共同设定的问题,为视频访谈带来新气象,也打开更多想象空间。国产AI大模型能力得到充分发掘,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AIGC创意微视频《全AI大片|我是中国》,运用可灵、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多款国产AI大模型参与创作,综合使用创意梳理、文本处理、分镜规划、图像生成、视频生成、语音克隆等技术,让整部作品在视觉上更加引人入胜。人民日报新媒体携手当前主流国产大模型共同创作,促进了主流媒体与国产AIGC能力的相互碰撞。

(二)技术与文化实现双向奔赴

运用多种手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主流媒体的使命和任务。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AI创意视频丨哪吒敖丙悟空都来了!神话照进现实有“亿”点酷》,运用AI技术让复兴号、C919、航母、“蛟龙”号等大国重器,变身夸父、大鹏、哪吒等中国传统神话“符号”。在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帮助下,传统文化、大国重器生动结合,让微视频不仅仅停留在视觉酷炫的初始阶段,还鲜明增加了思想和文化深度,充分展现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和奋进精神。事实证明,文化与技术的融合有效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生产力、传播力、影响力,该视频登上抖音热榜和微博热搜榜。

三、情感带动:用共情引发广泛共鸣

情感和事实、观点一样,都是传播的重要维度。实现两会报道的破圈传播,主流媒体要做到与用户“共情沟通”,才能引发共鸣,达成共识。

(一)注重情感连接,让个体叙事与集体记忆同频共振

3月10日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由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讲述自己凭借热爱不断逆袭,不走捷径持续创新的历程。话题#90后王兴兴献给春天的演讲# #王兴兴说时代不会辜负长期主义者#等登上微博热搜、抖音热榜。演讲视频将青年企业家的个体成长与时代发展紧密连接,让个体叙事与集体记忆同频共振,突出真诚真挚,实现走心暖心。年轻人可以在演讲者的成长路径中找到自己的映射,也可以从演讲者的奋斗故事里汲取自己的动力。该作品将全国两会这一重要节点与普通人的奋斗精神融汇交织,用“共情”激发“共鸣”和“共识”,营造“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良好舆论氛围。

《献给春天的演讲:相信》

(二)吸引受众参与,形成沉浸式共创传播

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既能提供优质内容,又能通过用户关系网实现裂变式传播。从今年全国两会预热阶段开始,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就推出多个征集活动,激励受众参与共创。人民日报微博开展“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全网互动征集并配套推出主题视频《主角》,邀请网民通过镜头“晒出自己的热爱瞬间”。互动征集10多次登上热搜,话题#每一个人都是主角#阅读量超1亿次,引发260万人次“自来水”式UGC创作讨论,展现了追梦者拼搏奋斗的精神风貌。人民日报微博特邀代表委员和各行各业人们一起坦陈心声,参与者包括全国人大代表李利、“外卖诗人”王计兵、体操运动员张博恒、越剧演员陈丽君、高原边防战士、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等,用一道道独特的人生轨迹定义“何为主角”,诠释“主角何为”。自3月4日开始,《早安中国》专栏推出“春日来信”征集活动,邀请各级文旅部门和广大视频创作者分享各地春日花开美景,共同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活动吸引超过260家单位投稿,超50家文旅和融媒体单位参与,个人投稿数量也非常多。

(三)找准角度切口,实现主流价值潜移默化沁润人心

为了让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报道做到可知可感,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在全国两会期间推出中国经济宣传片《我,为你而来》,将“中国创造”这一概念化身为普通人身边经久耐用又常常上新的“国民品牌”形象,并以“国民品牌”的第一人称开了一场“发布会”,体现出中国创造不但追求更高、更快、更远,也善于兼顾速度与温度,统筹效率和普惠。宣传片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巧妙实现了主流价值传播的润物无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还推出SVG产品《听说你想改变世界?我想试试》,将我国“十四五”期间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清洁能源、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成就,通过关键点位的今昔对比卫星图进行呈现。

主流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破圈,是从单向传播到沉浸互动,从满足信息获取到实现价值认同,从策划“爆款”产品到推动构建多平台矩阵生态。未来的报道,更应从守正创新的原点出发,聚焦广大百姓需求,推动创意与技术相融合,不断推出兼具思想深度与网感表达的融媒精品,形成“有意思更有意义”的价值共振。(作者朱利系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统筹策划室副主编,赵明琪、刘镇杰分别系该中心统筹策划室、推广合作室编辑)

来源 中国记者公众号

编辑 景诗瑶

二审 曾敏

三审 陈发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