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动物咬伤,这样做才安全
如今,宠物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重要成员,它们给予我们温暖的陪伴。然而,在与宠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不慎被抓伤、咬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儿童。今天,我们将通过小明的故事,为大家介绍儿童被动物咬伤的危害及应急处理办法。
小明与小猫的“意外”
一天,5岁男孩小明在自家院子里玩耍。小明家养了一只小猫,它正在阳光下打盹。小明对小猫充满了好奇,他蹑手蹑脚地靠近它,试图去抓小猫的尾巴。不料,小猫突然咬伤了小明的胳膊。小明疼得哇哇大哭起来。
听到哭声的小明妈妈立刻从屋里跑了出来,慌乱之后她迅速冷静下来,边安抚小明边查看伤情,随后为小明处理了伤口。处理完毕后,小明妈妈带着小明前往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由于小明妈妈处理得当,小明很快康复了。
被动物咬伤的潜在风险
被动物咬伤后,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应对身体组织或器官的结构损伤上,容易忽略可能出现的感染、过敏、中毒等情况。
事实上,由于动物口腔里的微生物复杂多样,人被动物咬伤后容易受到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等病原体会导致伤口化脓、红肿、疼痛,让人出现发热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如脓毒症和败血症。
破伤风也是被动物咬伤后可能出现的一类感染,死亡率极高。对于已经按照免疫接种程序接种、没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其机体已经有了破伤风抗体,不用太担心出现破伤风。
如果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会有一定概率感染狂犬病病毒。这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
被咬伤后的应急处理
被动物咬伤后,如果处理不当,会面临一系列风险。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来进行应急处理:
评估伤情,控制出血。被动物咬伤后,要保持冷静,迅速脱离致伤环境,评估伤情的严重程度,包括咬伤部位、伤口大小、出血情况等。如果伤口较大或出血较多,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如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等压迫伤口止血。
彻底冲洗伤口。被动物咬伤的伤口多属于重度污染伤口,及时、规范地冲洗伤口非常重要。冲洗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一个重要步骤。越早冲洗伤口,进入体内的病原体就越少。
因此,若孩子不慎被动物咬伤,家长应立即采取行动:用肥皂水和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约15分钟,也可以用其他弱碱性清洁剂进行冲洗,以彻底清除伤口内的污物、细菌和病毒。冲洗伤口时,要注意保持水流方向与伤口呈一定角度,以便更好地冲刷伤口内的污物。若伤口较深,或是位于眼睛、口腔、肛门或外生殖器等特殊部位,建议尽快就医。
伤口清创与缝合。完成伤口冲洗后,要用碘伏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对伤口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如果伤口较深或较大,建议尽快就医,由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观察动物健康状况。家长在为孩子处理伤口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致伤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果动物表现出异常行为,如狂躁不安、流口水等狂犬病症状,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接种疫苗,预防狂犬病。日常生活中,犬和猫是最常见的致伤动物,也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对于宠物而言,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其携带病毒的风险。高风险人群可以进行暴露前免疫,在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对于喜欢和小动物玩耍的儿童,提前进行全程狂犬病疫苗接种,也是一个预防感染的好办法。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5A3WLR9】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