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援非医生胡彬:大爱跨越山海,母爱藏进泪滴 | 非长医生365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07:32:00    

编者按

当长沙的晨曦穿透岳麓山的薄雾,非洲的星空仍笼罩着塞拉利昂的原野。在遥远的非洲大陆西岸,一群来自湖南的白衣天使用手术刀与听诊器架起中非友谊的桥梁,书写着跨越国界的医者仁心。他们暂别家乡的灯火,走进烈日炙烤的荒原,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希望。今日起,长沙晚报推出“非长医生365” 专栏,聚焦援非医生的动人故事,记录他们在非洲大陆的付出、坚守与感动,见证中非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

5月,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的气温已是30多摄氏度,潮湿的热浪裹挟着赤道的灼热,将中塞友好医院的手术室蒸成了“桑拿房”。

没有空调,没有电扇,没有检查设备,甚至没有用来洗手的自来水——就是在这样的手术室里,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副主任医生胡彬完成了她在中塞友好医院的第一台剖宫产手术。

在塞拉利昂,作为医生,胡彬亲手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新生命,帮助面临难产的非洲女性成为母亲。而作为母亲,她只能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和歉意,写在信纸上,藏进眼泪里。

一名医生的初心、勇气与坚守

作为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专家,胡彬的履历上写满专业积淀。

从医20年,胡彬曾留学英国,访学德国、英国。点燃她非洲之行信念与勇气的,正是英国同窗曾与她分享的无国界医生经历与同事们的援非故事。“听到他们说起塞拉利昂的医疗困境,我就想用自己所学去帮助他们。”2024年,她毅然加入援非医疗队。

虽然已经在出发前做足了功课,但走进塞拉利昂的那一刻,胡彬仍被这里贫穷的程度深深震撼。日常生活缺水缺电,就连首都最大公立医院,也没有CT、核磁设备。胡彬所在的中塞友好医院,注册的医生只有3名。

“这里没有足够的设备来给患者做检查,就算有一些老旧的设备,患者也没钱做检查,包括血常规这样的常规检查。”胡彬说,因为没有基本的疾病筛查,医疗队的医生们每日都要接诊可能携带传染病毒的患者,还要在无传染病筛查条件下手术,需要加倍谨慎抵御职业暴露风险。

但是,在塞拉利昂,5岁以下的儿童和产妇产生的医疗费用由政府承担。因此,胡彬每天都会接触许多非洲“准妈妈”。在她们的眼中,满满都是对中国医生的信任和需要。当胡彬在帮助每一位非洲母亲迎来孩子的时候,她对儿子的爱和思念也在心底疯狂生长。

一位母亲的梦想、歉疚与深情

“尽管每天要面对各种传染病毒,但我从未退缩,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更是我的荣耀。”近日,结束工作回到宿舍,坐在桌前,胡彬开始给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儿子写信。

“来当援非医生,我儿子是不理解不愿意的。”胡彬告诉记者,她离开家来到非洲的两个月,儿子还一直在跟她生闷气。因此,前几天她决定写一封信给孩子——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我,这一年没有办法陪伴你”。

她在信中告诉孩子,这里的每个人都用洋溢的笑脸面对着艰苦破败的环境。他们身上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让她深受震撼和鼓舞。

“医疗资源,是这里最为匮乏的。作为中国援非医疗队的一员,我们能依靠自己宝贵的医学经验,尽可能地为当地人免去检查的费用,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带去帮助,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且充满成就感的事情。这是我的梦想清单之一。”她在信中说,“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追寻,趁着年轻去做一些自己还想做、还能做的事情,这是我表达人生的一种方式,也是我想传递给你的精神。能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到更多的人,也能在其中体验多彩丰富的人生,亲爱的宝贝,我多希望,你也能这样。”

“异国他乡,我每天都想看看你、听听你的声音,每天都在关心着你。请你相信,爱你,是我生命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写着写着,眼泪已打湿衣襟。

这封信字里行间的思念与坚定,已随着手术刀的起落,化作了非洲土地上新生命的声声啼哭。

近日出台的《湖南省落实中非“十大伙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2025—2027年,湖南将向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两国派遣医疗队员100名以上。包括胡彬在内的一批又一批援非医生,将在这里续写跨越国界的医者仁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