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湖评论:土地不会辜负深耕者的付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21:25:00    

产业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明确提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只有农业强盛,农产品供给才有保障,进而稳定物价和人心、稳住经济大局。当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是打通农业产业链堵点、释放价值链潜能的时机,将“大国农业”规模优势转化为“农业强国”综合竞争力,正当其时。

建设农业强国,科技是利器。当下,全国春耕春管正有序展开,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高产高效的种植模式,为“大国粮仓”奠定坚实基础。在江苏徐州,无人机植保的使用范围从年轻人延展到60岁的种粮农民;在浙江龙游,无人机已经参与到农资的运输,极大节省了人力和物流运输成本;在海南南繁基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鉴定模型正在加速育种进程,即将收获的水稻种子将陆续北上播撒到田地中。农业科技研发不仅关乎当下产量与质量,更是为农业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增强了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通过科技装备的运用,农业生产实现了“靠天吃饭”向“知天而耕”的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加工流通环节的提质增效,是农业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则是强农惠农的重要引擎。在新疆阿克苏市,红枣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每日300 - 500人次的用工量,为当地农民开辟了家门口的增收渠道,切实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先进技术与设备的投入,让农产品不再局限于原始形态。水果除加工成果汁、果脯,还能提取有效成分用于药品、化妆品领域,极大拓展了农产品价值边界,附加值大幅提升。各地应善于发现和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温饱,更追求品质与特色,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成为满足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柞水木耳品牌凭借独特品质和严格质量管控,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小木耳能做成大产业,背后是乡村振兴集成服务机构将大秦岭地区文化元素和柞水木耳有效结合,推进农业品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相融合。通过打造柞水木耳全新的IP形象,柞水木耳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带动全县脱贫致富。品牌化并非是简单的商标注册和包装设计,而是涵盖品质管控、文化赋能与消费体验的系统工程。

土地不会辜负深耕者的付出,时代终将犒赏创新者的追求。科技支撑加工精度,品牌反哺科研投入,唯有各环节协同发力,才能实现农业产业更强、农民生活更富、农村发展更美,驱动农业强国巨轮破浪前行,为锚定《规划》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小英(武汉市江夏区“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区医保局)

责编:杨虹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