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擎旗珠西科学城,锻造科创强引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6 08:15:00    

珠海高新区,千年古镇的青砖黛瓦与科创新城的智慧繁花间,AR眼镜投射出数字还原的逼真街景;头顶上空,无人机群沿着珠海至深圳的低空物流航路穿梭不息;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场内,入驻的团队调试着先进的设备……2025年,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珠海高新区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以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锚定“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目标,上半年交出地区生产总值215.47亿元、同比增长8.3%的亮眼答卷,增速领跑全市。在这片热土上,一场以科技创新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攻坚战役正全面打响。

珠海高新区 受访者供图

科学城激活创新裂变

7月25日,珠西科学城港澳青创梦工厂揭牌仪式上,首批港澳科技项目正式入驻。这个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创新综合体,依托“高校+国家级平台+顶尖机构”的多维创新生态,将最大限度凝聚大湾区青年人才创新合力,助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服务港澳、辐射珠西。

2025年,珠海高新区重点实施“14531”系统工程[“1”是建设珠西科学城战略任务;“4”是做好教育、科技、人才、金融“四篇文章”;“5”是打造RISC-V生态应用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智谱华章青年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生命健康应用场景创新示范中心“五大创新中心”;“3”是打造港珠澳高校科技成果投资交易大会、第十一届菁牛汇创新创业大赛本土自创品牌、欧美同学会留学生双创大赛(电子信息板块)“三大赛事活动”;“1”是打造“全球路演之城”],与高校、投资机构、科研机构联合打造“香山全球科创路演中心”,让科技创新成为珠海高新区最明显的特征,营造湾区一流的科创氛围。

作为科技转化先导区的港湾1号梦工厂片区,将聚焦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打造硬核科技的策源地;作为新兴产业集聚区的港湾8号梦工厂片区,将深耕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专业生态圈;作为产教融合示范区的北师港浸大梦工厂片区,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前沿成果转化孵化。三大载体形成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以梯度衔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助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现从0到1、1到100的跃升突破。

首届港珠澳高校科技成果投资交易大会 受访者供图

在今年5月举办的首届港珠澳高校科技成果投资交易大会上,首批5家珠西科学城校企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涵盖多域智能无人系统、跨域无人运载器等前沿领域;同时成立了珠海市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平台服务、产业投资助力、产业生态赋能、产业研究支持、数智服务支撑等服务。

依托已有的设备技术共享平台,已上线科研设备526台/套,其中2025年新增249台/套,总数同比提升80%,已累计推动148家次企业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等高校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境与技术服务等领域达成深度对接。

“给政策优惠”不如“给场景机会”。今年以来,珠海高新区以应用场景开发开放系统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建设珠西科学城场景应用试验地。在低空经济领域,珠海高新区上线了全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开通了珠海深圳间首条低空快递物流航路,建成了两个低空飞行测试基地,还在珠海湾1号打造了全省首个无人机配送社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珠海高新区正在打造全域数字域先行区,计划于今年建成超5000P算力基础设施,为珠西科学城提供算力支撑。

改革攻坚培育发展动能

走进珠海智汇元启科技有限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颇为引人注目。“我们通过智元启元大模型,驱动垂域模型与本体技术突破,聚焦于康养及家庭场景的数据采集、标记。”项目负责人黄紫阳说,“后续逐步推广延展至商业服务、工业、安防等场景,构建‘一中心三平台’产业生态体系。”

科创产业不断跃升的背后,是珠海高新区加快推进珠西科学城核心区建设,在产业提升、改革攻坚等关键领域出实招、谋实效。

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方面,奋力打造软件和信创、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两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提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和数字经济四大“百亿级”产业生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高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力珠海打造“天空之城”,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推进“五大创新中心”建成投用,系统建设一批创新应用场景。

在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打通堵点、破局开路,实施集成式改革工程,聚焦新旧动能转化打造全域数字域先行区、低空经济示范区、城市级微电网破冰区“三个区”,在“创新券”“模型券”“算力券”等激励机制上大胆试、加快推,聚力打造香港珠海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合作新模式、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强化科技金融新支撑,全面构建古镇开发建设运营共商共管共治格局,力争推出一批全国首创、极具高新辨识度的改革举措,形成改革劲、动力强、全局活的良性循环。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764家,占全市的25.7%。拥有国家级单项冠军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目前,全区已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创新平台梯队,涵盖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载体,为产业技术攻关提供强力支撑。今年上半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分别实现经济规模63.35亿元、84.10亿元,同比增长为38.43%、24.83%。尤其是化合物半导体、特色工艺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印证了珠海高新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布局成效。今年上半年,珠海高新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项目8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22.73亿元,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随着“五大创新中心”建成投用、珠西科学城加快建设,珠海高新区这片创新热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里,科技创新不再是实验室里的论文专利,而是转化为无人机物流航路上的繁忙景象、半导体生产线上的效率提升……当港澳青年创客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当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当千年古镇悠悠古韵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珠海高新区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着高质量发展“挑大梁、担重任”的深刻内涵,在珠江口西岸谱写出一曲创新发展的壮丽乐章。

《羊城晚报》2025年8月26日T2版报道

文 | 郑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