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现摘现吃!天山脚下吊干杏 结出辽沈大地“杏”福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1 10:44:00    

夏日的浑南区李相街道王士兰村,绿意盎然,村东头的果园里,金灿灿的吊干杏挂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7月10日中午11点,阳光正盛,第一书记董晓红忙完手头的工作,拎着直播杆匆匆上山。

“今年杏子结得好,‘粉丝’们都等着品尝呢。”董晓红站在一棵硕果累累的杏树下,开始了当天的直播。“这可是新疆的特产,以前沈阳人只能吃长途运输来的果子,如今在家门口就能采摘,更新鲜!”一番话引得直播间里飘起“买买买”的弹幕。

王士兰村这55亩吊干杏种植基地,不仅是沈阳引种新疆吊干杏的试验田,更是村党组织带领村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结出的致富果,是党建引领奏响的一曲乡村振兴赞歌。

远赴天山引苗

新疆吊干杏成功落户沈阳

吊干杏,这一源自新疆的优质果树品种,因成熟后在树上自然风干不落果而得名,以其肉质紧实、甜润爽口著称。然而,受长途运输条件的限制,吊干杏往往需要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实的新鲜度和口感。

2019年,王士兰村村民赵吉阳在寻找优质果苗时意外发现,村里群山环绕的小气候与新疆部分地区十分相似,这让他萌生了引种吊干杏的想法。他回到村里,向村党总支汇报了这一想法,得到了支书巴少辉和第一书记董晓红的全力支持。

“跨越3000公里的移植,技术是关键。”赵吉阳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引种历程,感慨万千。为了确保吊干杏能在东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村党总支协助邀请农业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决定采用嫁接技术,将新疆吊干杏树苗与本地抗寒砧木完美结合。

历经5年、1800多个日夜的精心培育,他们像呵护孩子一样照料着每一株树苗,最终让10万株嫁接树苗成功适应了东北的水土。

如今,这里的吊干杏不仅保留了新疆吊干杏的浓甜风味,更因现摘现吃而多了几分鲜脆,成为采摘园里的“明星产品”。

引领产业升级

一颗果杏背后的致富密码

吊干杏的成功落地生根,是王士兰村党建引领产业升级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村党总支以“三美”建设为抓手,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奋进之歌。他们采用“支部牵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模式,将原本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精心打造了“一带二点八园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村里成立了技术帮扶小组,党员们带头学习嫁接技术,随后手把手地教给村民,让技术的火种在村里蔓延开来。他们还利用直播基地,创新性地推广“杏树认养”模式,让远方的游客也能通过网络与这片土地建立深厚联系。同时,村里整合采摘、民宿等资源,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收获、冬踏雪”的全季旅游链条,让游客们一年四季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我们还搞了一块育苗基地,除了把吊干杏果树做成盆景,还出售树苗,让更多农民引种,大家共同致富。”赵吉阳说,尽管从没主动宣传,但王士兰村成功引种吊干杏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目前,已经有不少人联系他采购树苗和上门学习技术,还有一些城里居民也来订购树苗,打算把吊干杏种到自家庭院里。

激活红色引擎

让“一棵树”变成“一片林”

站在青翠的山坡上,董晓红眺望着远方,眼中满是信心与希望。“下一步,村党总支还要支持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扩大吊干杏种植规模,开发杏脯、杏仁油等深加工产品,让吊干杏真正成为王士兰村‘一村一品’的金字招牌,成为沈阳又一特色品牌农产品。”同时,王士兰村也愿意将吊干杏的种植经验在沈阳推广开来,让更多人受益。董晓红热情地邀请道:“如果有想种植的朋友,欢迎来我们村品尝考察,让我们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种下希望,收获幸福。”

从天山脚下到辽沈大地,跨越3000公里的“杏”福果,在王士兰村党组织的精心培育下,不仅甜了市民的舌尖,更将进一步鼓起村民的口袋。在这里,党建引领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看得见的青山绿水、摸得着的真金白银、感受得到的民生温度。它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让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寇俊松 摄影:李浩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