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校园足球“小切口”撬动全面育人“大融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8:54:00    

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今年以来,山西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足球振兴发展的意见》精神,落实省委相关工作部署,由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牵头,聚焦“校园足球振兴发展”组建3路调研组,深入太原、吕梁、临汾等地察实情、寻症结,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召开多场座谈会,谋良策、聚共识,为破解校园足球发展困局把脉开方。

校园足球的现实困境:场地不足与师资薄弱

5月里的一个清晨,省政协调研组走进太原市万柏林区河北街小学校。教学楼前的空地上,孩子们正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着足球场线,体育老师李建国抱着用布块、糠皮自制的足球苦笑:“全校占地仅15亩,运动场所只有这一块水泥地,一脚长传,球就飞到了高架桥上,孩子们只好踢自己‘研发’的足球,软塌塌的,像个枕头。”这并非个案,省政协部分领导在调研中发现:在全省5239所中小学中,仅有41.3%的学校拥有足球场,3077所学校的孩子从未踏上正规草皮,部分农村学校的足球课由数学老师兼任,足球课成了“黑板上的战术推演”。

当调研组走进太原市青年路小学,看到了基层小学因地制宜改造足球场的典型:教学楼屋顶被改造成5人制球场25×16㎡的标准场地,铺着仿真草皮,下课铃响,立刻涌进三拨练球的孩子。

“这是老城区学校的破局之策。”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志清据此提出“无足球场地学校清零行动”,建议因地制宜推广5人制、7人制足球场地建设,力争“十五五”期末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全覆盖。

“目前,全省共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10余所、‘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6个、‘满天星’训练营4个,11所师范类院校均组建女子足球队,但在专业师资配备上,仍有差距。如我省小学体育教师班师比为6:1,距教育部要求的5:1标准还缺额2316人。”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王立业建议,开辟退役运动员转岗任教“绿色通道”,通过专项招聘吸纳一级及以上运动员充实体育师资力量。

资源盘活与机制破题:从“建得起”到“用得活”

“场地建设是基础,高效利用是关键。”座谈会上,省政协常委、太原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白培康直指全省专业场地利用率不足30%的痛点,提出具体建议:推动专业场地、高校场馆向附近中小学辐射开放,完善山西省足球阳曲训练基地配套设施,提高场地利用率,将华舰集团改造的山西体育场打造成“白天学生训练、晚间市民健身”的双向利用样板。

刚结束训练的太原市河北街小学校女足队员王璐揉着膝盖说:“每天训练很有收获,但文化课怎么办?”她的困惑道出了“踢球没出路”和“12岁退役”的共性问题:当足球梦想被学业压力阻断,很多足球的“好苗子”只能放弃梦想。

在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教练指着墙上的锦旗唏嘘:2024年我们的女足队伍闯入全国三大球运动会决赛圈,却因经费不足,赛前一个月才凑齐队服。

如何破解“12岁退役”和经费缺口问题?是校园足球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省政协委员、山西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振宇提出具体对策:统筹体育、教育、财政等部门资源,制定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升学通道,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市、县区域内合理流动;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中北大学等4所高校成建制录取优秀运动员;设立财政预算专项,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满天星”训练营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支持,对省级足球联赛前三名、市级中小学足球联赛前三名给予集体奖励;同步引入社会资本设立校园足球专项基金,形成“财政保障+商业反哺”的可持续投入机制。

“如何有效激发基层学校的积极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省政协委员、晋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谨华建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足球普及率、学生体质提升率等纳入素质教育评估指标,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练员给予奖励。

女足振兴与特色办学:让优势项目突出重围

在临汾市教育局的档案柜里,锁着一份未完成的赛事计划。“去年市级联赛因经费短缺停办了。”负责人翻出文件,2024年省级联赛虽有165支队伍参赛,但女子队仅41支,占比24%。全省师范类院校71.4%的女生比例与女足冷清的现状,映射着校园女足发展的严峻现实和发展潜力。 对此,省政协委员、山西师范大学科技部部长安建梅提出“三步走”建议:成立省级女子足球专项工作组,制定《山西女足中长期发展规划》,2027年前推动企业冠名组建女甲职业俱乐部,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场地支持;在全省50所中小学设立女足特色校,给予升学政策倾斜;增设省女子足球联赛、青少年锦标赛,与海南琼中女足合作建立学训结合梯队,解决“学训分离”导致的人才流失问题。

省政协委员、山西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安平建议,优化“班级-校级-市级-省级”四级联赛体系,四个层级均设立女子组赛事,策划“晋韵杯”等品牌赛事;鼓励中乙球队与学校共建青训基地,定期组织球员进校园开展技术指导、友谊赛,通过“校园球探”机制打通职业通道;校企联合开展运动康复等科研项目,提升训练科学性、安全性;举办“校园足球主题日”活动,组织学生观摩职业赛事,增强参与感。

理念革新与文化培育:合力才能激发活力

“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运动,在增强学生体质活力的同时,还能健全人格心智、锤炼坚韧意志,有效提升抗打压、抗挫折能力,培养规则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但反观我省,仅有28%的学校将足球教育纳入德育体系。”对此,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王军、山西工学院原院长吴跃焕等省政协委员建议:要大力培育校园足球文化,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健康、快乐、进取的足球理念;构建“体育俱乐部+四年一贯制”课程,学生自主运营赛事以培养组织能力,通过俱乐部管理锻造领导力,在赛场执裁中内化规则意识,以校园足球“小切口”撬动全面育人“大融合”。

“据随机抽样调查,有62%的家长反对孩子参与足球训练,如何革新教育理念、培养运动兴趣是个关键。”针对社会认知偏差与参与动力不足,省政协委员、山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王云建议,可在小学推广设置趣味足球课程,中学将足球纳入中考选考,高校综合评价增设特长加分。同时,支持创作足球主题精品力作,制作足球动漫游戏、建设足球名人数字馆、设置虚拟球星训练营、历史经典赛事VR重现场景,以年轻化语言传播足球文化。

“推进足球振兴发展是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支撑、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省政协领导表示,省政协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实省委部署要求,聚焦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夯实人才根基、完善基础设施、盘活现有资源、培育足球文化等重点任务,持续调研、接力建言,以助力校园足球振兴发展为抓手,合力锻造“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为助力山西体育强省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政协力量。(记者郭宁 通讯员刘玉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