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各中小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仕敏)广西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是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是壮族及其先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生活环境下,经过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一种具有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为大力传承和发扬广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连日来,广西南宁市各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筑中国梦边疆情”为主题的广西“三月三”活动。全市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与实践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芦笙吹起幸福歌、《壮娃航天梦》……南宁市玉兰路小学举办“共颂壮乡美 别样三月三”活动,学生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舞步轻盈,欢快地跳起民族团结舞。铜鼓、壮锦、绣球展示区同样热闹非凡,校园处处洋溢着对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充满浓郁的节日氛围与文化气息。南宁市玉兰路小学校长李俏介绍,学校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包括制作彩蛋,铜鼓、壮锦、民族服饰展示,还有抛绣球、跳竹竿舞等。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天桃校区联合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以及天桃商业社区共同开设“铸民族同心 赴春日之约”三月三民族节日美育大课堂,通过多维度文化实践,让师生们感受了壮乡文化魅力,深化了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天桃校区副校长何德锟说:“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与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凝聚力,积极主动地成为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以及民族团结的坚定践行者,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年级学生抛起“背篓绣球”、二年级踢毽子、三年级滚铁环、四年级的三人板鞋竞速、五年级踩高跷……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举办了一系列广西“三月三”活动,全校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与实践厚植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56名学生代表身着壮、苗、瑶等民族盛装,手持画笔共绘10米长卷《石榴花开》。画卷上,有广西壮锦纹样、桂林山水等,身着民族服饰的少年儿童手牵着手,在画中一一呈现。绘画的过程中,党员担任“石榴籽导师”,讲述“文秀书记与百坭村”等党的民族团结故事。画卷上,56颗饱满的石榴籽环绕壮锦纹样,每一笔色彩都凝聚着对“多元一体”的童真诠释。
作者:周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