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力量是振聋发聩的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活着》活着是自己。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世界是自己的,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做别人认可才能好好活下去的人,也不需要去用自己的真心去任何人所谓的标准和规则。也许我们都不明白活着的意义,可是他们光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谁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请务必好好活着。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你应该为自己而活做不被定义的自己。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浸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将跑上来一个活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坏郊区的月亮,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信仰的人的忠诚”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任何命运,无论多么复杂漫长。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那就是人们彻底醒悟自己究竟是谁的那一刻,我总是暗暗设想天堂硬是做图书馆的模样,要觉察到清醒是另一场梦,梦见自己并未做梦,使我们的肉体充满恐惧的。不过是那位成为睡梦的夜夜归来的死亡。

“无论人生走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最真实的自己”
—— 杨绛《走到人生边上》
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写,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真正的自制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我们踏出任何一步,都须有足够的耐心,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自省。我们更应态度谦虚,脚踏实地。随时检查自己的内心,不被负面情绪所控制,用积态应对一切,保持微笑,保持豁达。
“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东西,是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到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他停下来,回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孙立哲《想念史铁生》
年轻的你作出选择的那一日,站在三岔路口,你还以为那只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却想不到这个选择会在未来见证你的眉心,看似平静的决定早已成为扇动翅膀的蝴蝶,所以想学什么就去学吧。可能是未来的你在向你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