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峡教案范本(名师教学设计《三峡》)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08:04:34    

10 三 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对照注释感知文章内容。

2.领会课文运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特征的写法特点。

3.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节奏美。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特别喜欢旅游吧?谁来介绍一下你曾经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学生交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江,她的风景如诗如画。长江最险河段之一在三峡,今天,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来欣赏一下1500多年前的长江“三峡”之景吧!

(板书:三峡 郦道元)

二、初读,读出韵味

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栏目)

2.初读感知

(1)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停顿。

阙处(quē) 曦月(xī) 襄陵(xiānɡ)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yǎn) 飞漱(shù) 属引(zhǔ)

(2)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课件出示: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师提示:本文多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3)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师指导:注意学习处理语速、语调、重音的方法,达到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出感情的要求。如第一段稍高昂,语速适中;第二段语速加快,读出气势;第三段语气舒缓,语速略慢,读出清幽之气;第四段语气低沉,语速稍慢,读出凄美之感。

三、再读,理解文意

1.学生借用工具书,标示重点字词

提示:注意“阙”“奔”“湍”“肃”“属”“引”等词在文中的意义。

2.以组为单位,归纳整理本文重点词语

“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

“绝”:沿溯阻绝(动词,隔断)

绝���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动词,停止)

“清”: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


3.在交流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师:请同学们用现代汉语翻译这些句子。

课件出示: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预设 (1)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5)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长很久才消失。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层研读,感受三峡雄伟的形势和奇丽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语句品读,探究写法之妙。

【教学过程】

一、研读,感受三峡之美

1.概括三峡之美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

(1)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2)三峡的水在不同季节各有怎样的特点?找出相关语句,简单概括。


(师引导,生交流讨论)

预设 (1)《三峡》一文写山,突出其高峻险拔、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其中, “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长;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说明山高, “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这两句正面刻画出山的雄奇险峻;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突出了山峰的险峻、江面的狭窄、峡谷的幽深。

(2)写水,则重点表现夏水水流湍急,迅猛异常。接着描绘春冬之时水的清澈。

写夏水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正面描写夏季江水暴涨、水流湍急的特点。

写春冬之水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三峡“水”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2.体会三峡之美

师: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何处?试用“三峡的……美,美在……”的句式来表达。

预设 三峡的山美,美在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天蔽日;

三峡的水美,美在水流湍急,迅猛异常,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二、品读,探究写法之妙

1.品析句子写法

师: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来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郦道元所写的山水文章到底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品析下面的句子。

课件出示: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预设 (1)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 “隐天蔽日”,写出群山连绵,高峰入云,遮天蔽日的情形,侧面烘托山“连”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2.探究写作顺序

师:作者是怎样描写三峡景观的?

预设 作者是从“山”“水”两个方面描写三峡景观的。先写“山”,再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师:为什么先写山,再写水?

预设 三峡的气势首先源自遮天蔽日的连绵群山。有了山的重叠,才有水的迅疾。而夏水正是承接了山的气势,既是承上,又是启下,开启对水的描写。由壮美到秀美,再到凄美结束,文章曲折有致,气脉悠长。

三、诵读,表山河之爱

师:请同学们看着这张三峡图片,尝试背诵课文。

课件出示:

师小结:本文作者郦道元以仅150余字,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然而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观的三峡大坝,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热爱!


相关文章